2022年6月,海南陵水沿海的天气比往年还要热些。刚高考结束的付安南没像同龄人那样放松,他没去聚会,也没出去旅游,而是早早和父亲提了个要求——想跟着出海打渔。付安南是村里为数不多一直念到高中的孩子,从小学开始成绩就很好。由于家里没什么存款,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常年只能靠出海维持家计,他一直靠着奖学金和助学补贴读到了现在。于是在高考结束后,付安南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想着跟父亲去打渔。
起初付安南的父亲并不同意,这个季节海上的风浪不稳定,而且要去的海域经常听说过有海蛇出没,不是常年打渔的人不好应付。可付安南语气郑重地跟父亲说道:“我就是想早点赚点上大学的学费,哪怕能补上一点点也好。”看着孩子懂事的模样,付安南父亲红了眼眶,拗不过儿子坚持,最终还是点了头:“那你上船就帮着收网、理鱼,其他的事别动手。”
6月28日,天刚亮,渔船驶出港口。一路上,船上的叔伯们有说有笑,付安南觉得这片海并没有父亲说的那么危险,海面平静,水也清澈,随后慢慢放松下来。这天船上的收获也极好,连续几网鱼都满满当当,父亲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临近黄昏,众人决定收最后一网再返航。
就在最后一网刚拖上甲板后,付安南连忙上前想帮忙把网里的鱼分拣出来。可就在他刚弯下腰准备打开渔网的瞬间,一条黑白相间的海蛇猛地从鱼堆中窜出,毫无征兆地朝他的小腿狠狠咬了一口。付安南痛得大喊一声,整个人踉跄着往后一退。父亲听到动静,眼疾手快,几步冲过来一把扶住他。只见付安南小腿外侧两处深深的牙痕,周围皮肤正迅速泛红肿胀。
“是海蛇!”作为打了三十多年渔的老水手,付安南父亲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慌,而是立刻展开处理。他赶紧拿来船上的急用医药包,熟练地取出淡盐水给付安南反复冲洗伤口,然后用高锰酸钾快速消毒处理,同时拿起一条备用帆布带,在付安南膝盖上方绑了个止血结,扎紧但不勒死血管,每隔十五分钟放松一会儿,避免组织缺血坏死。付安南父亲知道,蛇毒已经开始扩散,但时间还来得及。
“去拿鱼叉,把那条蛇给我逮出来。”他转头朝船尾喊。很快,那条还在渔桶里蠕动的海蛇被渔工一击打中蛇身。确认蛇身已无动作后,渔工迅速把海蛇尸体包着装进备用冷藏箱里。而另一边的付安南父亲赶紧了联系岸边急救,说是海蛇咬伤,并立马返航。付安南此时整条左腿已明显肿胀,小腿肌肉紧绷如石。他嘴唇发白,眉头紧皱,浑身颤抖。父亲见状,直接把船的马力开到最大。
一个小时后,靠岸时,救护车已经在码头等着。一上岸,父亲第一时间将装蛇尸体的冷藏箱交给急救人员:“这就是咬我儿子的蛇,颜色、大小都看得清,给医生对毒用的。”医生见状,立即点头:“带得好,这能大大提高我们用血清的准确性。”很快,付安南被迅速送往医院,而那条被带来的海蛇也随车送进了检验室。
到达医院后,医生迅速用生理盐水和碘伏再次为他处理伤口,同时进行了冷敷和20%硫酸镁湿敷,减轻炎症反应。同时,另一边的毒物专家查看后确认,这是一条典型的环纹海蛇,毒液以神经毒素为主,攻击性不强但毒性极强,如不及时处置可引发呼吸肌瘫痪,甚至全身系统衰竭。
因为海蛇标本清晰、诊断明确,医生第一时间排除过敏反应后,迅速决定一次性注射12支抗海蛇毒血清。这是根据环纹海蛇的毒性计算出的剂量,必须在6小时内足量输入,才能抢在毒素扩散前完成中和。与此同时,护士紧盯着监护仪,按医嘱持续观察付安南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瞳孔反应,并安排动态血常规、肝肾功能与凝血指标检查。
付安南父母红着眼眶在观察室外焦急地踱步,看着病床上的儿子脸色苍白,精神萎靡。他们不断地问医生情况,医生表示:“还好来的及时,目前看起来还算稳定,血清已经打上了,先观察48小时。如果没有进一步神经症状,就算脱离危险了。”父母点头应下,眼睛却始终紧盯着儿子的呼吸起伏,时不时抹抹眼泪。
第二天清晨,付安南醒来后神情迷离,食欲不振,说话声音细小无力。父亲还注意到他的脚踝肿胀加剧,局部出现暗红发黑的瘀痕,蔓延至小腿。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他的小腿上竟然浮现出沿静脉分布的紫黑条纹。这些异样让付安南父亲预感不妙,可是又不相信采取了这么多措施,儿子还会出事。
万万没想到,在观察期的第35个小时,情况突然急转直下。夜里一点多,付安南在病床上翻来覆去,额头沁满汗水,捂着太阳穴低声呻吟:“爸……头好晕……耳朵嗡嗡响……”他说话时声音发虚,语调飘忽,像是没睡醒,又像是意识正在下沉。父亲猛地惊醒,冲上去一摸,发现他额头发烫、手脚冰凉,呼吸明显变浅。一旁的母亲当即按铃叫人,医生发现其瞳孔对光反应迟钝,跟光线移动不一致,意识到神经毒可能正在向中枢系统扩散,立即安排紧急处理并准备追加血清。
可血清刚注射完不到十分钟,付安南突然全身抽搐,身体发冷出汗,背心很快被湿透。监护仪的报警声开始持续响起,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而浅,心率出现不规则波动。付安南父亲一边握着儿子的手,一边拼命喊医生,结果这时付安南的鼻子开始流血,按都按不住,接着是牙龈渗血,口腔黏膜浮现血丝。他的脸色开始发灰,嘴唇发黑,说话断断续续:“爸……我、我是不是……”
话没说完,付安南整个人便陷入昏迷。抢救团队立即启动二级抢救流程:气管插管辅助呼吸、静脉升压药物、连续输入抗毒血清和凝血因子。此时,紧急化验结果也出来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至31.4秒(正常为9–14秒),血小板计数仅剩52×10⁹/L;肝功能显示ALT 327 U/L、AST 568 U/L,肌酐达489μmol/L,尿素氮27.2 mmol/L,显示出典型的中毒性肝损伤与急性肾衰竭。
医生在抢救中边吸氧边下医嘱,但病情已经如脱缰野马般失控。最终,在经历两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后,医生宣布:付安南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付安南父亲站在抢救室门外,看着儿子被白布盖住缓缓推出时,他整个人像突然塌陷了一样,背一下子弯了下去,手扶着墙站都站不稳。母亲则扑上去跪倒在担架前,死死抓着孩子冰凉的手指不肯松开,哭得撕心裂肺:“我儿子才高考完啊,他用功读书了这么多年,眼看着就要上大学了,……怎么会就……怎么会就这样没了啊?!老天不公啊!”
下一秒,付安南的父亲猛地站起身来,冲到医生面前。他浑身颤抖,眼睛通红地抓着医生的衣领吼道:“不是说血清打得早、打得够吗?不是说那蛇你们认得清、处理得对吗?我孩子被咬伤后我立马就给他处理了伤口,一秒没停就送来医院了,血清也一针不少,蛇也给你们带了,活生生的一个人怎么说没就没了?你把我的儿子还给我!”
面对质问,医生同样满脸不解。临床上很多被蛇咬伤的患者不治身亡大多是因为没有及时发现具体是什么蛇咬伤,导致延误了病情。可付安南完全没有这种情况,并且这次处理过程符合重症海蛇咬伤指南:血清对症足量,两次注射间隔合理,抗休克、抗凝、肝肾支持都及时展开。正常情况下,毒素应该能在48小时内控制住才对。但为什么血清没能控制住毒素?
医生一边安慰家属,一边询问仔细起付安南被咬伤时的具体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细节,当听到他存在这两个习惯后,才终于揪出了罪魁祸首!
医生连连叹气道:“抗蛇毒血清确实能够中和毒液,抑制毒素在体内扩散,但打了抗蛇毒血清并不能万无一失,付安南和临床上许多因被蛇咬伤去世的患者一样,虽然按照程序打了足量的血清,可在注射过程中,他却犯了2个致命错误,这才造成血清白打,蛇毒扩散到全身器官啊!”
第一个致命错误,是在中毒当日身体已处于轻度脱水和高代谢状态。
那天海面虽风平浪静,但太阳毒辣。付安南早上五点随船出海,一整天跟着渔民忙前忙后,没怎么吃东西,也几乎没喝水。海风吹干了汗,他自己感觉不到渴,却不知道体内水分、电解质早已悄悄丢失。直到被咬前,付安南的嘴唇已经发白,皮肤干燥,明显进入脱水前期,而疲劳和日晒又将身体推入高代谢状态,循环功能已悄然下降。
从医学角度看,抗蛇毒血清并不是药到毒除的万能解药。它是高度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均匀分布到全身,才能与蛇毒分子结合、发挥中和作用。当人体脱水时,血容量减少,循环减慢,血清无法顺利抵达所有受毒组织。尤其像海蛇这样的神经毒,早期扩散迅速,如果血清传输受阻,就等于错过了黄金封锁窗口。这就好比一场大火蔓延,灭火水枪被人为拧小了水流,纵有足量灭火剂,也救不了后方被烧穿的墙。
第二个错误,是在注射血清后未能严格卧床休息。
血清不是止痛药,不是打完立刻见效,而是需要时间在体内追赶毒素。尤其对于神经毒型蛇伤来说,前6小时是窗口期,24小时内是关键稳定期。这段时间内,患者必须保持安静卧床,尤其是被咬部位要避免肌肉牵拉和血流波动。稍有活动,局部毒素就可能被带入血液,重启扩散通道,导致二次中毒
医院监控记录显示,付安南在夜里曾尝试独自下床。当时父亲刚好去洗手间几分钟,他疑似因为腹胀翻身挣动,下床扶墙站立。这短短几十秒,虽然没有剧烈动作,但已经足以导致局部蛇毒因肌肉牵拉而再次渗入血液。很多研究指出,运动后毒素播散的速度比静息状态下快数倍,尤其是毒液未完全被清除前,任何小幅度动作都可能成为毒素系统性爆发的导火索。
医学上将这类情况称为“血清滞后期失控”,是抗蛇毒治疗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病人表面看似稳定,体征无异常,但实际上体内毒素正在暗中扩散。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卧床不严、动作频繁,很容易错过最佳控制时机。临床上许多蛇伤猝死的患者,都不是输液少,而是“动作早”。而这类延迟播散的典型症状,正包括付安南所表现出的头晕、意识模糊、全身出血、肝肾损伤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这两个错误,看似只是轻微的不适和一点点自理行为,但在毒蛇面前,它们就是生命防线上的裂缝。血清不是神药,它的效果建立在身体状态良好和后续行为规范的前提下。一旦脱水、过劳、血流不畅,就等于给毒素留出了活动空间;一旦活动、牵拉、移动肢体,就相当于打开了封闭的毒库盖子。这一切,都可能让本可逆转的局部中毒,演变成不可逆的多器官衰竭。
内容资料来源:
[1]钟玉玲,张寒冬,邓大义,等.抗蛇毒血清细菌内毒素检查质量控制研究[J].海峡药学,2025,37(01):29-31.
[2]庄烁峰,郭栓柱,陈锦,等.抗蛇毒血清过敏反应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24,42(06):644-648.
[3]蒋英桥.院前急救应用抗蛇毒血清对毒蛇咬伤患者的影响分析[J].蛇志,2024,36(04):412-415.
天天配资网股票配资网址是多少,配资可信炒股配资门户,便捷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